第301章 且看谁握神机转乾坤_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笔趣阁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301章 且看谁握神机转乾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1章 且看谁握神机转乾坤

  朝殿之上。

  百官都认为,从南方调兵是个法子。

  毕竟,此刻,整座北地的军队,都在战乱当中。

  又有哪支军队能够抽身回援呢?

  只是,邯郸的那个谢武,能不能抵抗住辽军的入侵?

  他若不能,江南的兵又未至,汴京怎么办?

  即使南方的军队到了,谁来领兵?谁又能战胜耶律仁先?

  百官想至此处,都是眉头不展。

  如今大周,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

  老牌将领们,死的死,老的老,实难担当大任。

  可年轻一代的将领里,左数右数,也不过五指之数,如今,都因各种原因无法领兵。

  再说,年轻将领,除了远在江南的那位,谁能与耶律仁先一战?

  秦振?他不行,他虽然首战得胜,但谁都清楚,他顶多也就与耶律信先五五分。

  等等

  江南那位?!

  有些官吏想到这里,顿时眉开眼笑。

  是啊,若是朝廷肯用江南那位,那么眼前这些难题,还能称之为难题吗?

  只是

  朝廷肯用吗?

  就在他们想着,要不要上书奏请朝廷命卫渊为帅时,耳旁再次响起太子赵曦的声音,

  “既然决定从江南调兵征兵,那么,就需要一名主帅。”

  “本宫议,命卫渊担任河北路行军都指挥使一职。”

  此话一出,百官先是恍然,而后立时便就热议起来,同时,一些不能说出口的话,也在心里想了出来,

  “太子任命卫渊为行军都指挥使,是不是官家的意思?”

  “这是官家要重新启用忠勇侯了?”

  “这是好事啊!”

  “是啊!”

  “.”

  他们不是傻子。

  此时此刻,唯有卫渊站出来,能够抵抗耶律仁先的兵锋。

  换做他人,只怕都差点儿意思。

  如果搁在平常,赵曦无端复用卫渊,而且没有赵祯的意思。

  那么,百官肯定是不同意的。

  毕竟,文武两派,本身就是有些对立。

  卫渊乃是武派当中的柱石,他不在京城,对士大夫们都有好处。

  可现在不同了。

  需要有人拼命,需要有人上前线了,于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卫渊。

  如果卫渊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最起码,顶罪的不会是他们。

  史书也不会记载他们这些文臣的不是。

  遇到战事了,让武将们去卖命,太平了,就一再贬低武将身份地位。

  这是大周文臣常用的手段。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即将坐上皇位的赵曦,并不是一个太喜欢‘文臣’的皇帝。

  未来年轻一代的文臣领袖里,比如王安石等人,对武将也说不上厌恶,颇有一种一视同仁的趋势。

  总体来说,只要大周挺过这次难关,欣欣向荣的局面,总是会出现的。

  如今,那些文武百官们,只是经过短暂的热议后,便是陆续作揖道:

  “臣支持启用卫侯为帅!”

  “臣附议!”

  “臣附议!”

  “.”

  当附议二字说出口的时候,不仅是赵曦松了口气,就连他们那些说出那两個字的官吏,也是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终于有个能撑场子的人回来了。

  就在这时,朱总管突然来到赵曦身旁,低头弯腰,轻声道:“太子殿下,皇帝陛下醒来了,说要立刻见您”

  嗯?

  父皇醒来了?

  什么时候醒来不行,为什么非要在自己启用卫渊之后醒来呢?

  若是父皇知道此事

  赵曦暗自皱起眉头。

  也就在经过短暂思索过后,他干脆横下心来。

  无论是为国考虑还是为当前形势考虑,卫渊,都该回京!

  我虽年幼,可父皇,已经老了!

  “命卫渊任河北路行军都指挥使一职不容更改。”

  “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于江南一带筹集三十万大军北上!”

  “户部与各司,不惜一切代价,筹措钱粮!”

  说到此处,赵曦缓缓起身,跟随朱总管再次返回赵祯寝殿。

  途中,赵曦询问道:“朱总管,我父皇醒来以后,可有说什么?”

  朱总管作揖道:“请殿下恕罪,方才老奴身在朝殿,并未在陛下寝宫。”

  “不过听服侍陛下的奴婢们说,陛下是刚醒来,就要召您前去。”

  赵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刚进寝殿,赵曦就看到几名婢女在服侍赵祯用膳,是一碗甜汤。

  如今的赵祯,由于常年卧榻的原因,早已廋到包皮肉骨的程度,脸上不仅没有丝毫血色,整体看去,就像是一位活死人。

  每每见此,赵曦便在心中发誓,如果有朝一日,他为帝,晚年也像这般病弱,不如自我了去算了!

  一日为帝,就要保持住为帝者的威严。

  自己的父皇,四十年圣主,晚年,威严荡然无存。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性命,赵曦宁可不要!

  “父皇,儿臣来了!”

  赵曦徒步上前,跪倒在龙榻旁。

  赵祯眯着眼看向赵曦,向身边婢子们摆了摆手。

  随后,他用着极其微弱的声音,缓缓开口道:

  “你在朝殿上所言,朕已知晓.”

  “朕不曾想到,当前局势,竟会变得这般严峻”

  他记得,他上次知道诸多战事时,敌我双方,尚在僵持阶段。

  怎么如今,就全都变了呢?

  辽军居然都快打到汴京了

  “是儿臣无能,连累父皇担忧了!”

  赵曦低头,自觉惭愧。

  赵祯努力地摇了摇头,大口呼吸几下,才又开口道:

  “怎能怨你呢?是朕不让你启用卫渊.朕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你让卫渊于江南北上勤王,这很好”

  “朕有些话,想要对你说,朕怕.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赵曦猛然抬头,眸子里已经出现泪花儿,沉声道:“父皇,儿臣洗耳恭听!”

  赵祯抿了抿嘴,朝着他摆手,示意他靠近些。

  赵曦来到龙榻前。

  赵祯坚强的伸直手臂,轻轻拂去赵曦左眼泪滴,至于右眼.他实在是没那个力气了

  “吾儿,苦了你了你还那么小,就要帮为父收拾这个烂摊子为父无能为力了.”

  最后四个字,赵祯咬的很重。

  四十年圣主,直至晚年,居然说出了‘无能为力’四字。

  普天之下,让这位权势最盛的人君,说出‘无能为力’四字,那该是有多让人感受到绝望?

  “父皇.”

  赵曦牢牢握着赵祯那宽大却已显得干瘪的手掌,泪汪汪的开口道:

  “父皇.您为儿臣,已经做得够多了。”

  “儿臣.儿臣不想让您死.”

  说着说着,这位未来的人君,竟是趴在赵祯的龙榻上失声痛哭起来。

  完全不顾什么储君威仪。

  这一刻,他在赵祯面前,真就像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

  自辽夏入侵以来,诸多事宜,都扛在这个孩子的柔弱肩膀上。

  他又怎能感到不累?怎能感到不危?怎能感受不到压力?

  如今,一切又一切复杂的情绪,在这一刻,终于如决堤洪水般宣泄了出来。

  赵祯凝神看着自己的儿子。

  心中自有悲痛情绪涌上心头。

  如果,自己还能再活几年

  如果,辽夏没有入侵

  如果,自己没有给儿子留下这么一笔烂摊子

  如果

  就不用让这个不足十岁的孩子,抗下所有了

  赵祯哆嗦着嘴唇,轻轻抚摸着赵曦的后脑勺。

  父子一时无言。

  良久,赵祯才缓缓吐出一句,

  “哭吧,哭吧”

  “再不哭,以后,就没机会哭了。”

  赵曦哽咽着抬起头,看向赵祯。

  后者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

  “将来,伱要做天子,天子,是不能哭的,更不能落泪,你要坚强,不要让别人觉得,天子,也如常人一般.”

  赵曦坚定地点着头,用衣袖将眼角的泪水擦尽。

  如今,赵祯就连咳嗽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也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虚弱过。

  “若你登基,你得母后必定干政,你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不要做出丑事来,对你母后好些。”

  赵祯有气无力的说着。

  他从不担心,自己的妻子,大周朝的皇后,能将赵曦的权力夺了去。

  他只担心,赵曦会因夺权,而伤害到曹皇后。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

  无论是卫渊还是王安石,亦或者未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赵曦的手中,夺走权力。

  “好在,你还年轻,不然,为父实在不敢放心,你重用卫渊”

  “答应为父一件事。”

  “若你身体不济,将要早于卫、王二人崩殂”

  “你,必须要在生前,将这二人处死!”

  赵祯用着自身最大的气力,说出了‘处死’二字。

  赵曦如遭雷击,不解道:“父皇,处死卫侯,儿臣尚能理解,毕竟卫侯毕竟卫侯在军中威望极高。”

  “不用父皇说,儿臣也不会给后世之君留下一个权臣。”

  “但那王安石,一介书生,有何惧之?”

  赵祯道:“在为父眼中,最为担忧之人,其实并非卫卿。”

  “从现在来看,卫卿对你,对我大周皇室,都很忠诚,最为关键,他有所需,有忌惮,有在乎的人,这就是他的弱点。”

  “人只要有了弱点,便好掌控,可是王安石不同.”

  “他没有所需,关键时刻也可舍弃家人,他图的是万世之名,他爱得也不是我赵家皇室,而是这大周的万里江山。”

  “你在时,他自是不敢如何,倘若你不在了,他会不会成为权臣,会不会依仗自身威望与手中权柄,而做出不择手段的革新之举?”

  “不可不防.”

  听到这里,赵曦瞬间就懂了。

  卫渊有记挂的人,这就是弱点。

  而王安石图的是万世之名,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舍弃一切。

  倘若赵曦不在了,王安石为了改革,什么做不出来?

  若是改革成功倒也罢了,若是失败呢?只怕会国不将国。

  而且,人心都是善变的。

  “父皇,儿臣明白了。”

  说到这里,赵曦破涕为笑道:“父皇,儿臣还这么年轻,就算熬,也能将他二人熬死了。”

  赵祯点了点头,“为父自然希望,吾儿能够长命百岁。”

  随后,他感到劳累了,再次闭上双眼,只喃喃道:

  “待卫卿来京后,让他即刻来见朕.”

  “朕想,再看看他,看看朕的好卫卿。”

  对赵祯来说,晚年能遇卫渊,是上天恩赐。

  曾几何时,上苍夺走他一个武襄公,又赐了他一个忠勇侯,他认为,上苍待他不薄了。

  可惜,撑不下去了。

  ——

  当日,一道八百里加急圣旨发往江南。

  嘉佑八年,三月十五。

  卫渊在太湖别院接到圣旨,让他在江南、广南、福建各路筹集三十万大军北上勤王。

  此时,太湖别院里。

  林兆远与陈大牛陆续开口道:

  “侯爷,卑职去福建路,必以最短的时日,筹集大军,挺进北地,与侯爷回合。”

  “他奶奶的,终于等到这一日了,老子早就想会一会所谓的辽国精锐了!”

  “.”

  方才,卫渊与他们商议。

  如今,江南能出十万兵。

  至于福建路与广南等各路距离江南太过遥远。

  若是等三十万大军全部筹集,只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是以,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卫渊先率领江南的十万兵挺进北地,至于其余军队,就交由陈大牛他们去筹集。

  “事不宜迟,兆远,大牛听令。”

  卫渊突然开口。

  二人齐齐抱拳,“请卫帅下令!”

  卫渊沉声道:“林兆远,两路募兵之事,本帅全权交由你。”

  “陈大牛,即刻集结江南戍卫兵力,明日出发,北上勤王!”

  陈大牛哈哈大笑道:“得令!”

  “还是大哥懂我,他娘的,这次,老子非要亲自给耶律仁先送终!”

  他怕就怕,卫渊会将林兆远带走,而留他在南方集结军队。

  要是那样的话,只怕陈大牛会疯。

  卫渊狠狠瞪了他一眼,道:“说了多少次,领兵作战时,要称职务!”

  陈大牛脸色肃然,“诺!”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放心,这场仗,有的是你要打。”

  随后,他看向地域图,目光凝聚在汴京城的方向,喃喃道:

  “耶律仁先,本帅也早想与你堂堂正正交手一番了。”

  卫渊不是没有与耶律仁先交过手,只是那次,耶律仁先的对手是张辅,不是他。

  而这一次,卫渊是以主帅的身份与耶律仁先对阵。

  兵对兵,将对将,且看谁握神机转乾坤。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