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_十国江山风月
笔趣阁 > 十国江山风月 > 第503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3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好文章。好一篇雄文!”

  万岁殿中,杨骁也看到了李进所写的那一篇策论,不由得眼前一亮,称赞了一句。

  就算是杨骁,也不得不承认,李进的确是满腹经纶,是具有远见卓识之人。

  李进在文章中,论述了大明而今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这其中,最让杨骁感到惊才艳艳的,当属李进所提出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治国良策。

  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后世清朝雍正皇帝的时候,这一政策才被颁布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进行文潇洒,不论是文笔也好,构思也罢,皆属上乘。

  由此可见他的才华之横溢了。

  此时此刻,站在丹陛之下的王溥、冯道见状,都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旋即朝着杨骁躬身行礼,齐声高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我大明再添一肱股之臣!”

  闻言,杨骁的嘴角上扬,勾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把手中的试卷放到一边后,想了想,便道:“太师、王卿,依你们看,这李进在考卷中所提出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国策,如何?”

  “这……”

  “不妥!”

  冯道瞪大了眼睛,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的,立刻就摇摇头,大声道:“陛下,老臣认为,李进所言之‘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绝不可在我大明朝颁布实施。”

  “这古往今来,徭役和赋税本不为官绅所承担。”

  “如果朝廷颁布这样的政策,恐怕天底下的官绅都会畏之如虎,不利于陛下治理国家,也不利于社稷的长治久安!”

  “请陛下明鉴!”

  冯道的话音一落,王溥也是跟着附和道:“陛下,老太师所言极是。”

  “当官的,本就是吃的皇粮,何必缴纳赋税?何必承担劳役?”

  “至于地方上的乡绅,他们都有缴纳赋税,只是徭役的话,可以花钱买通别人充任,这是古来有之的定制了。”

  冯道也好,王溥也罢,他们的确都是在为了杨骁着想,为了社稷的安定着想。

  像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国策,已经不是新政,而是变法了。

  从古到今,哪一次变法不死很多人,不会血流成河的?

  可想而知的是,被触及到根本利益的官吏和士绅,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作为穿越者,又居于上位的杨骁,自然清楚这一点。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之所以颁布那样的国策,还能贯彻落实下去,是因为清朝立国数十年之久,根基算是牢固了。

  现在大明新朝初立,就算杨骁有着巨大的威望,可以生杀予夺,一言以蔽之,却也绝不能乱来。

  “朕知道了。”

  杨骁微微颔首,又问道:“太师、王卿,此番制科中,还有跟李进一般惊才艳艳的考生吗?”

  “没有了。”

  冯道摇摇头道:“陛下,李进之才,可以说是惊才艳艳,在诸多考生中独占鳌头。今科状元,以老臣之见,非李进莫属!”

  “……”

  对于冯道的这种说法,杨骁只是笑而不语。

  这一次制科,几千书生进京赶考,但是朝廷要选用的,只有八百人。

  八百个名额,够多了。

  这还是杨骁考虑到最近惩处的贪官污吏太多,录用的士子太少的话,怕是入不敷出而已。至于李进能否成为状元郎,还很难说!

  这时,王溥出声询问道:“陛下,不知这一次的殿试,定在何处比较合适?”

  按理说,殿试的话一般都会选择在崇元殿举行。

  只是这一次录取的士子太多,就算是崇元殿占地极广,也容纳不下,那太过人满为患了。

  杨骁沉吟片刻后,便道:“殿试的地点,就选在奉天门外。三日后,在奉天门外的广场,举行殿试。”

  “啊?”

  闻听此言,冯道和王溥都震惊了。

  王溥哆嗦了一下,面带诧异的神色,道:“陛下,这是否有些不合适?”

  “十日后,不是要在奉天门外处决各地已经押送回京的贪官污吏吗?这……”

  杨骁摆了摆手道:“没什么不合适的。照办!”

  “微臣,遵旨!”

  既然这是皇上的旨意,王溥和冯道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

  ……

  十日后。

  在奉天门外的广场之上,早就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一番景象。

  八月的阳光明媚,夹杂着一些凉风扑面而来,使人甚感惬意。

  这次制科的榜单,朝廷早就颁布出来,广而告之了。

  那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

  金榜题名的书生喜不自禁,把自己榜上有名的消息争相告知,跟三五个好友喝得酩酊大醉,好好的发泄了一番。

  至于名落孙山的考生,只能是黯然神伤,或许会找几個好友喝闷酒,或是收拾行囊返回乡里,准备下一次的科举了。

  而来到了奉天门外边的书生,基本上都是榜上有名之人。

  他们都穿着崭新的衣裳,精神抖擞,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

  殊不知,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至于广场之上,前来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

  殿试定在宫外举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抱着好奇心而来的百姓,怎能不想一睹为快?

  而且,他们要是没有记错的话,今日朝廷还会在此地,处决一批贪官污吏。

  来到奉天门外的书生们,都井然有序的站在那里,等候着皇帝陛下的亲自考试,然后钦点出一位新科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名次不多。

  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

  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是宋朝以后才有的名次之分。

  唐代没有榜眼,却有探花郎。

  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

  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直到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

  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