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黄金失窃,多起命案_神探:睁开双眼,我被铐在审讯室
笔趣阁 > 神探:睁开双眼,我被铐在审讯室 > 第四百零三章 黄金失窃,多起命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三章 黄金失窃,多起命案

  调研组在睢城的第二次会议,陈益严肃了不少,分管刑侦的副局长王胜荣也来了,和刚来睢城的第一次会议相比,气氛有些凝重。

  首先是去年的622毒杀案,案情虽然多少曲折了一点不是那么好查,但绝对是有迹可循的,睢城刑侦支队一年都没有侦破此案,甚至连高慧梅这个嫌疑人都没有锁定,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接受批评。

  郑从亮默默不语,内心对陈益的指责倒也没有抗拒,睢城支队没有破的案子,调研组来了两天就破了,这是事实,很说明问题。

  当然,这里面也有睢城支队已经大量试错的原因在里面,百分之九十的线索和嫌疑人都查了,调研组要做的就是找到剩下的那百分之十。

  没有错误,但需要提高刑事侦查能力,重点是对犯罪心理的把控和分析,怀疑一切。

  有些案子根据线索去调查不一定有结果,这种时候就需要逆向侦查,先推测结果再去验证,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和大胆的想象力。

  现实永远比想象还要扯淡,所以理论上你怎么想都不过分,刑侦本就是试错的过程。

  接下来就是破案率倒数第一的事情了,数据量化肯定会有最后一名,无法避免,这也许不是睢城刑侦支队的问题,但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一,陈益代表省厅调研,该敲打还是要敲打。

  最后,就是睢城刑侦支队的未来。

  “改革,创新,多总结,多交流,大胆启用新人,告诉他们不要怕出错。”

  陈益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大家都在低头记录。

  可能是想多了吧,郑从亮觉得陈益在点自己,是不是该退居二线。

  上次会议夸了自己一通,这次全变了。

  谁让睢城是倒数第一呢,他自信已经做得很好了,没办法,结果不是假的。

  犯罪率不是最高,破案率却是最低,谁来调研都得先把管刑侦的骂一遍,陈益算客气了。

  王胜荣想为郑从亮说点好话,但组织了半天语言不知该从何说起。

  资历?哪个支队长没点资历。

  能力?那个支队长不是能力过硬。

  功劳?眼前的陈益虽然年轻,但可是经历过九死一生,据消息了解还有受害者家属给他下跪过,声望极大,在他面前谈功劳有点自取其辱。

  算了,不说了,调研组愿意摆在明面上,至少不会问责。

  “卷宗拿过来。”

  陈益说的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后冲郑从亮他们招手。

  郑从亮赶紧吩咐手下去搬卷宗。

  两年前全国范围内有过一次积案清理,是帝城警部刑侦局发起的,标号“春秋行动”,意思是从春天到秋天的六七个月里,全力整治悬而未决的案子。

  成效还是不错的,陈年积案清理了六百余起,其中二十年以上的案子四百起,最长悬案年限四十五年,命案侦破率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八,但还有。

  省厅这次的命令是继续清理积案,陈益作为调研组组长,要尽到最大努力。

  积案中,去掉通缉在逃的,去掉无法调查取证的,去掉十类外,剩下的都要研究研究。

  什么叫十类?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抢劫,绑架,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入室盗窃。

  再去掉贩毒案,还剩九类。

  九类中只要还有积案,需要尝试处理,结果不能保证,尽力即可。

  警员搬来卷宗放在陈益面前,后者分发给诸葛聪他们,认真研读起来。

  会议室安静下来,只有翻动书页的声音。

  陈益手里卷宗中没有命案,他注意到了十五年前的一起盗窃案件,丢失的是黄金,地点是金店,价值上百万。

  十五年前的百万,和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那个时候连帝城的房价都还不到一万。

  卷宗显示,金店老板叫范天驰,金店店长叫桂大成,此案经过长时间调查,没有找到作案人员,就此成为积案。

  金店内是有监控的,而且非常清晰无死角,现场除了留下两名男性嫌疑人的蒙面身影和脚印,没有任何其他线索,嫌疑人作案时带着手套。

  金店的大门,是被撬开的。

  不过,所有黄金都在保险柜里,监控显示两名嫌疑人在撬门进入金店后,用很短的时间打开了保险柜,卷走了里面所有的黄金。

  监控可以拍到保险柜,但嫌疑人背影挡住了动作,不知道对方是如何打开的。

  从时间推断,很有可能是通过输入密码。

  听声撬锁是不可能的,早期倒是可以。

  现代保险锁和早期不一样,早期的老式保险锁靠转芯和缺口的正确组合开关锁,因此在开锁过程中锁位若是正确,棘轮卡阀会锁住缺口,发出特定的声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