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民主与封建的根本区别_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笔趣阁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95章 民主与封建的根本区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5章 民主与封建的根本区别

  听到李善长的话,封绩也跟着脸色微变,急声问道:“怎么了?”

  李善长也不隐瞒,直接将手中的信交给了他:“你也看看吧。”

  封绩连忙的接过信件,迅速的看了一遍,待看清楚上面所言的事情之后,顿时有些狐疑起来:“北元朝廷已经灭了,为何还要大举兴兵北伐?”

  “哼,有时候出征不一定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兵权!”李善长冷笑道。

  自上次一战明军大胜,北元朝廷已经崩溃了,虽然现在北方还是有许多残元的权贵带领着一些兵马不时的骚扰边关,但已经难成大器。

  在上次大胜之后,大明就在塞外修筑了不少的城池,建立了卫所都司,有这些卫所镇守,这些散兵游勇根本造不成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还再次大举兴兵,目的当然不是简单的北伐。

  封绩略一思索,也明白了这点:“他是要让藩王取代武将夺得兵权?”

  李善长轻轻颔首,又微微摇头:“不止呢,你一直远在塞外,对当今朝廷的局势不太清楚,这次陛下北伐征调的都是淮西老将的兵马,若我猜的不错,这次如果几位皇子能顺利掌兵,恐怕这位陛下就要对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动手了!”

  他们这些淮西勋贵在军中威望都很高,若是直接下手动他们,难免会引起动荡,而朱元璋现在把他们的兵马都调走了,这些老牌的勋贵都成了光标司令,一但要对他们动手,那他们将毫无反抗之力。

  李善长面沉如水,封绩也有些心忙意乱,他跟李善长属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若是李善长完蛋了,他也好不了。

  “咳咳,对了,朝中的职缺都补上了吗?”朱元璋咳嗽了两声又问道。

  这是为清除李党,他可以杀了不少人的,这些人死了,他们的职位自然也就空了出来,必须得忙找人顶上。

  “是,父皇放心。”

  “父皇,三弟四弟分别派人来报,他们已经率领大军出关了,估计很快就会与北元残兵交战。”

  “那国公打算怎么办?”封绩问道。

  朱标微微皱眉,轻声道:“已经找人补上了,只是新上任的诸多官员政务尚且生疏,朝政要恢复正常估计还需一些时日。”

  京师,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一边看着奏书一边轻声咳嗽着,朱标在下面跟他禀报朝政事务。

  “是。”朱标恭声称是。

  朱元璋缓了口气,又轻声道:“标儿,咱最近身体不适,最近这几天就不上朝了,早朝就由你主持吧。”

  蓝玉、唐胜宗、陆仲亨、费聚……

  “国公请便。”封绩连忙道。

  说完,他便放下手中的棋子,站起身来向封绩一拱手:“先失陪了,我去处理点事。”

  李善长奋笔疾书,接连写了十余封书信,秘密派人给这些故旧送去。

  朱元璋轻轻点头:“无妨,不急于一时。”

  这些人中,除了蓝玉,其他人都是老将,而蓝玉虽然属于是后起之秀,但他能当上国公还多亏了王行送信,这份人情自然是要还的,此时正是用的时候。

  朱标轻声道。

  李善长点了点头,便快向书房走去。

  李善长深吸了口气,眼中闪过厉色:“为今之计,也是能放手一搏了!”

  朱元璋颔首:“嗯,那就好,你多盯着点,一有战报就赶紧告诉我。”

  除了跟这些勋贵联络之外,李善长还给身在京中的王行去了封信,王行虽然没有无官无职,但是他们这些人暗中的力量还是不可小觑的。

  他要赶紧联系这些淮西的老兄弟们,希望他们能明白眼前的危机,与他一起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朱标心下微惊,看了看他担心道:“父皇,您的病御医怎么说?”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道:“没事,就是普通风寒而已,放心吧,咱静养几天就好了。”

  朱标闻言,稍稍松了口气:“那好,这几天儿臣就先代父皇主持朝政。”

  “嗯。”朱元璋轻嗯一声,又道:“这几天你上朝时多注意一下群臣的动静,回来跟咱说清楚。”

  “是。”朱标恭声称是。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书,又挪动了一下身体,找了个舒适的位置躺下,道:“行,没别的事你就赶紧回去处理政务吧,咱休息会。”

  “好,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朱标拱手一礼,转身退出了大殿。

  等朱标走后,朱元璋望着殿外的御台,眼中闪烁着意味深长的神色,过了片刻才轻轻闭起眼睛。

  他让朱标代为主持朝政,不光是因为身体不适,也是借此机会向外界传达出一种自己身体虚弱垂垂老矣的信息,让一些有异心的人能放心大胆的跳出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善长的信很快送到了各个勋贵的手上。

  只是这些勋贵看完信件后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

  蓝玉看完后直接冷哼一声把信烧了,就当没看到。

  他现在是武将之首,不论如何他也不相信朱元璋会拿他开刀,毕竟他有兵权在手,真要到了那种地步,他也肯定不会轻易束手就擒的。

  更何况现在朱元璋老迈,眼看着太子登基在即,他自认为是太子心腹,此时就更没有跟着李善长造反的理由了。

  陆仲亨、费聚几人则对李善长所说的这些话将信将疑,他们都曾因过错被朱元璋多次斥责,虽然最后都给与他们宽大处理了,但要说朱元璋会跟他们秋后算账那也不是没可能。

  但是要他们起兵反抗朱元璋,他们又没这个胆子。

  于是思虑再三,几人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抱着观察形势的心态给李善长回了封模棱两可的信。

  王行等人倒是很积极,可惜锦衣卫的一番打击之后,势力受到重创,又没有兵权在手,即便全力相助也仅能提供一些山贼土匪之类的杂兵,难成大器。

  “这些莽夫,真是没脑子,这么明显的事竟然还看不明白,到了现在还犹犹豫豫,真是愚蠢!”

  李善长得到这些回复,急得大声怒骂。

  他隐忍多年,一直想找机会说服这些淮西老将,然而朱元璋的怀柔之策却让他有力无处使,开国二十年来,真正获罪被处死的勋贵也仅有寥寥数人,并且个个都是证据确凿死有余辜,这让诸多勋贵都心怀侥幸,觉得朱元璋不会六亲不认的对他们大开杀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k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k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